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具有遺傳傾向的代謝性內分泌疾病。糖尿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至今尚未完全闡明。尤其是遺傳因素起重要作用,后天無法改變。人類生存的外環境日趨復雜,造成機體免疫力下降是多種疾病產生的根本原因。糖尿病發病隱蔽,早期缺少征象,如何預防十分困難。首要的是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外環境,避免和減少與污染物接觸,保持樂觀情緒,克服工作和生活的精神壓力,克服不良嗜好,戒煙限酒,有規律、有節奏的安排生活,這對糖尿病的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糖尿病的基本發病機理為絕對或相對的胰島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糖、脂肪及蛋白質等代謝紊亂,導致血糖過高及糖尿。在臨床上患者多表現為三多一少現象,即多尿、多飲、多食及體重減輕。
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謝紊亂,特別是體內脂肪無氧分解增多,脂肪不正常代謝產物乙酰乙酸、?-羥基丁酸、丙酮生成過多,嚴重時可發生酮癥酸中毒。酸中毒時,人體對胰島素的吸收利用能力大大降低,常常需要補充比常規量大得多的胰島素劑量才能控制血糖及癥狀。
殼寡糖能提高胰島素的敏感度,調節內分泌功能,從而防治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內分泌紊亂,胰島細胞受損)。
降血糖:殼寡糖把體液與組織液的pH值調節到偏堿性,從而能提高胰島素的活性。由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尿病,其體液呈酸性,若pH值下降0.1,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30%,糖的利用率便會降低。此外,它還具有調節內分泌系統的功能,使胰島素分泌正常,抑制血糖升高。
殼寡糖分子中含有堿性基團(-NH2),使之調節體液pH為弱堿性,從而提高胰島素的敏感度,緩解糖尿病癥狀。同時殼寡糖還可以通過調節內分泌系統,提高胰島?細胞的數量,提高胰島素的分泌量,來調節血糖。提供下列一組實驗數據,以小鼠為實驗動物,共分4組,高血糖對照組,低劑量殼寡糖組(166.7mg/Kg)、中劑量殼寡糖組(333.3mg/Kg)、高劑量殼寡糖組(666.7mg/Kg),殼寡糖實驗組每日一次殼寡糖灌胃,連續21天。實驗結果顯示,與高血糖對照組比較,殼寡糖高、中、低劑量組的空腹血糖值分別降低20.9%(P<0.001)、19.2%(P<0.001)、18.4%(P<0.001);給予各小鼠50%葡萄糖后2小時的血糖值分別降低26%(P<0.001)、23.6%(P<0.001)、18.4%(P<0.001)。上述實驗結果表明,殼寡糖具有降低高血糖小鼠的空腹血糖值,有調節血糖的作用。
糖尿病是具有一定遺傳傾向的內分泌代謝疾病,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控制得不好將導致心血管、眼、腎、神經系統等嚴重并發癥。
殼寡糖防治糖尿病的機理[25]:
(一) 刺激迷走神經。興奮而使細小動脈擴張,毛細血管的血流量也就隨之增加。因血流量增加使肌肉細胞的氧及營養供應量增加,脂肪無氧化減少,蓄滯在體內的二氧化碳等酸性物質排出量增加。
(二) 調節體液pH。正常人體體液的pH值是7.35,如pH值下降0.1左右,胰島素活性下降30%左右。用殼寡糖后使體液恢復成弱堿性,使胰島素活性增加,從而緩解糖尿病癥狀。
(三) 細胞活化、修復。殼寡糖的代謝分解產物可直接活化細胞、誘導細胞[26]。在用殼寡糖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發現對糖尿病的并發癥也非常有效,很多患者原先存在的眼花、視力降低等癥狀得到改善,有不少人甚至摘掉了老花鏡。
I. 促進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殼寡糖對人體的內分泌腺體有調節作用,對胰島的?細胞有促進分泌增加胰島素數量的作用,尤其是胰島?細胞功能低下者,調節后可維持血糖在正常范圍內。
II. 增強胰島素的活性:殼聚糖在體內分解成寡聚葡萄糖胺后,氨基為帶正電陽離子基團,消除組織間多余的酸性產物,pH值每下降0.1,胰島素的活性就減少30%,殼寡糖,殼聚糖能夠使體液酸堿度向堿性方向移動,pH值提高0.5個單位,胰島素的活性明顯增強,同時有利于維持體液酸堿平衡。
III. 減緩餐后高血糖:糖尿病人餐后血糖短時間即達到峰值,較難控制,餐前服用殼寡糖,在胃內它們吸附水分呈凝膠狀與胃內食物混合,體積增大,延長胃排空時間,使小腸對糖的吸收變得緩和。餐后高血糖出現得晚,峰值下降,減輕胰島細胞的負擔,維護其正常功能。
IV. 維護肝機能保證糖原儲備:血液內的葡萄糖一部分氧化供能,60%左右在肝機能正常時轉化肝糖元儲備在肝臟,血糖下降則由肝糖元補充。肝功能正常是維持血糖正常的首要條件。殼寡糖能活化肝臟機能,增加酶的活性和數量,強化生物轉化功能,有利于糖的益生來調節血糖。
??????????
“殼吉諾爾”殼寡糖由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農科院、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三支創新團隊聯合研發,利用復合酶分級降解技術,獲得分子量<1000Da;聚合度2~6;脫乙酰度>95%。產品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具有更優異的抗腫瘤、增強免疫及抗氧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