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經聯企業家孵化營
全經聯企業家孵化營是企業家認知全經聯生態、實現思維升級與企業戰略創新的平臺;從2016年啟動至今,已經有近兩百名全經聯創新企業家入營,認知新生態、樹立新思維、發現新價值、建立新戰略、培育新動能、走出新路徑,成為推動企業升級、產業創新和城鎮發展的全新引擎,成為“全產業、新經濟、聯發展”的中堅力量。
2018年8月18-19日,第五期全經聯企業家孵化營第三次課程暨結營儀式在全創空間(茅臺大廈一層)進行,40多位全經聯企業家歷時兩月,無論個人思維層級還是企業戰略優化,都得到了全面發展,未來將在“平臺+智庫+資本+產業IP+孵化器”的生態中,相互加持、彼此成就,協同創新、聯合發展。
文章為全經聯現代農業委員會主任、蘭天使鴻業投資集團董事長周小瑛女士在第五期全經聯企業家孵化營上分享的《蘭天使如何在全經聯生態中實現價值重構與創新》。
周小瑛,2012年加入全經聯;創建的蘭天使鴻業投資集團擁有智慧城市運營、地產開發、現代農業、金融投資、資產管理五大業務板塊的集團企業,集團專注于地產行業全產業鏈運營體系的搭建,同時致力于探索“互聯網+”時代的現代農業產業供應鏈的集成和發展,以及推動以大農業為基礎的金融平臺建設,在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建設等方面付諸實踐。近年來,集團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與芬蘭、英國、以色列、意大利等多國機構開展合作,并投身“一帶一路”的建設發展,在包含柬埔寨在內的東盟國家開展多種形式的業務投資。蘭天使正在為成為“中國智慧生態產業城/鄉運營商”的企業目標而努力奮斗。
我們這期孵化營可以說是在咱們全經聯“全產業、新經濟、聯發展”的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在“智庫+平臺+資本+產業IP+孵化器”的新動能的推進中,以“思維創新+戰略優化+創新疊加”為模式生成的企業家深度孵化與受訓的平臺。
樂渝主席說:做企業就是修行,企業家要有哲學家的思維,懂得放棄,篤定的心,才能生慧!
因此,進入五期孵化營學習是我一年來一直想實現的愿望,賦能與升維將讓我及企業煥然一新,更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習既是一次自我的修身,再出發又是一次新的修行。
下面,我將結合我的學習體會及我自己企業的發展,從認知、升維、創新與發展這三個方面,談談如何在全經聯生態中實現價值重構與創新的一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認知生態
一個企業的發展歷經歲月的洗禮,歷經不斷的調整與變革,其本身就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個客觀存在的生態系統,蘭天使至今已經23年了,我們起步于深圳,發展于北京,公司已形成了新城建設、現代農業、國際技術轉移與產業化、金融與投融資五大業務板塊。
隨著發展,我們在從單純的項目開發商向城市運營商轉型的過程中,不斷整合各方資源與渠道,結合自身的業務,又逐步形成了三大發展平臺。
一個是城鎮化建設的平臺。我們早在十年前,通過與芬蘭企業的業務交往,較早的接觸了芬蘭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并于2013年5月23日與代表芬蘭智慧城市規劃建設開發領域最高水平的芬蘭數字生態城公司(DEC)簽署了《數字生態城中國區域技術與品牌合作協議》,全面引進芬蘭智慧城市技術。同時,我們和住建部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共同發起組建了“國家智慧城市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我們蘭天使既是該聯盟的副理事長單位,也受聯盟委托,發起成立了產業同城發展分聯盟。這個聯盟整合了國內從事智慧城市規劃、技術研發、產品制造、開發建設的企學研機構,并在國內布點落地了225個試點城區。通過這些工作,我們企業也搭建起了自身的城鎮化建設創新平臺,鏈接了更多的渠道與資源,形成了發展的合力。
另一個是現代農業建設的平臺。這個發展路徑的契機是從2011年開始,我們企業在河北的蘆臺經濟開發區進行了棚改和商品房聯動開發項目,這個地區原來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營農場,我們作為當地最大的開發企業,在改變當地城鎮面貌的過程中,受政府委托,對占該區域80%以上的農業區域進行了高標準的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先后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機構合作,更充分利用我們與芬蘭的友好交往,在2015年11月21日,同芬蘭自然資源研究院、芬蘭國家科學技術創新中心、中國農科院區劃所等單位共同簽署了《中芬現代農業科技平臺建立協議》,并與中資金控的中農基金一起發起成立規模100億元的農業發展基金。我們這一平臺的建設中,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就是2016年年初在樂渝主席的關懷和秘書處的支持下,成立了全經聯現代農業委員會。委員會的成立,專家智庫的組成,特別是全經聯生態體系的加持,夯實了我們平臺的基礎,賦予平臺巨大的發展能量。
再有一個就是國際技術轉移及產業化建設平臺的建設。我們集團的子公司——中海銳智科技發展公司作為中關村管委會認證的高新技術企業,長期從事國際技術轉移孵化及產業化的工作。我們先后與美國、日本、德國,以及國內的中國科學院、中國技術轉移中心、國家專利局、中關村環保產業園聯盟等機構開展合作,引進、轉移、孵化了清潔能源、餐廚垃圾處理等二十余項產業化技術,為以產業導入助力城市更新的項目開發帶來了新的模式。
二、思維升級
“看得見多遠的過去,就能走得向多遠的未來”,通過孵化營學習,我們也重新沉淀梳理了我們走過的歷程,發現和認識到不少自身存在的問題。
第一是業務板塊戰略定位不夠清晰和精準,我們雖然形成了五大業務板塊,但仍然處在各個板塊各自發展,發力不均衡,資源、資金、人才匹配不平衡、不協調。這些都亟待調整。
第二是各業務板塊之間沒有形成互為引擎、流量及渠道,沒有形成流量共享、用戶共享、渠道共享,創新的新動能不足,相互加持、相互助力、彼此融合度不高,需要創立新思維的融合共生的生態系統。
第三是公司戰略沒有形成IP化,還是停留在傳統的企業文化框架內,品牌不鮮明,市場號召力不足,品牌延展力弱,引擎IP的建設需進一步培育及鞏固。
由此,亟需發展思維的升級與迭代,亟需以全經聯的生態成長思維模式來做如下考慮和轉變:
一是用我們全經聯的“開放、利他、包容、感恩”的理念打開我們的業務邊界,把壁壘拆除,實現生態的大格局,用做大事業的情懷,與國家政府趨勢同頻共進,與初心使命共進。
二是蘭天使在新時代的發展環境中,通過“生態思維、系統思維、IP思維、政府思維、產業思維,用戶思維"重新審視我們的企業發展,重構我們的價值體系,將我們的各個業務板塊形成一個生態成長的整體,形成一個互相關聯融合的系統,形成一個特色鮮明的IP,形成一個與政府友好,以產業為抓手的持續發展的新的動能。
三、戰略創新與融合發展
我們近期調整了業務的發展方向,在自身傳統化城鎮開發已經成熟的基礎上,將集團發展的主攻方向更多地向“鄉村振興”轉向,集中我們的資源和渠道力量,實現新時代、新經濟背景下的集團發展升維。我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工作:
戰略IP化:我們提出了企業的發展新定位,就是做“中國鄉村振興系統方案提供商和服務商”,將我們在城市開發中積累的規劃、技術、建設、運營的經驗,結合鄉村發展的實際,全力投身到中國鄉村建設發展的藍海中。
打造引擎IP:我們從農業雙創(文創、農創)入手,整合這一領域的資源,結合鄉土傳統文化,挖掘鄉村特色手工藝產品,并通過引入擁有成功經驗的“臺灣農創”項目,二者結合,互相借鑒,互相融合,并與我們擬開發的田園綜合體項目結合,在諸多的鄉村振興要素中率先樹立起引擎IP。
建立由產業塊至產業集群的體系:在我們的田園綜合體項目中,聚力形成農業+健康+養生+文旅的產業塊,鏈接咱們全經聯生態系統中如生命公社、四圣心源、約跑、墨臣+創新園、壹舟健康+嗅聯網、東南電梯等引擎級IP,并由此形成"農業+泛產業"的產業集群。
鄉村振興運營商平臺的建設:在我們的田園綜合體中,一、設立農業品牌產業園,農業的發展離不開品牌的賦能,品牌化農業是提升農產品品質、價格、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二、依托全經聯智慧社區委員會、現代農業委員會為平臺,設立農產品進入社區的運營平臺;三、通過農業品牌產業園的建設,助力農業產業升級,使農業產業化(一產延伸到二產),并結合文旅,打通了農業/鄉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通路,與此同時建立自己的產業運營的服務體系。
產品內容及組織結構梳理與再造:通過本次學習,通過系統整理三大主要業務板塊的服務內容,讓產品有產業符號及標識感,讓產品內容更加有創新,并且通過組織結構的優化、業務流程的梳理,實現創新疊加及新價值的創造。
以上這些,我們企業將通過“蘭天使懷柔幸福產業創新中心”、 “全經聯蘭天使幸福產業孵化器” 這兩個落地實體予以融合、加持,以及智庫組織機構的充實和完善,實現在全經聯生態中的新發展。